• 72886必赢欢迎光临







  • 0592-5558758
    新闻资讯
    NEWS INFORMATION
    分类
    健康科普|高血压=高血压病?癌前病变一定变成癌 ?
    发表时间 :2019-03-11

    “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”

    但是 ,在繁忙的生活中

    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 ,急于应酬

    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

    其实平时稍加注意 ,提早预防 ,健康就在72886必赢欢迎光临身边


    高血压不等于高血压病

    人们对高血压并不陌生,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 ,“高血压”和“高血压病”虽一字之差,却略有不同。临床上有时也会对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有所混淆。

    凡是血压超过140/90毫米汞柱,就可看作是不正常升高,且达到高血压标准 。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很多,比如心肌缺血、肾动脉狭窄 、主动脉狭窄、血管狭窄等 ,是原发高血压;其他一些非血管疾病,如甲状腺功能障碍 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,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,为继发高血压 。无论原发还是继发,只要是能找到原因的血压升高,都叫高血压,表明的是一种状态;高血压病则是指无法找到明确原因的血压升高。这两者在概念上有差异,临床治疗中也有不同,前者可以对因施治,后者则只能依靠药物缓解症状。


    癌前病变未必变成癌

    癌症的发生发展包括三个阶段,即癌前病变、原位癌和浸润癌。其中,癌前病变是指继续发展下去有癌变可能的某些病变 。它并不是癌,因此不应将癌前病变与癌等同起来 。

    癌前病变是由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过渡的中间阶段。大多数癌前病变发展成癌 ,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。癌前病变与癌的关系,有点类似鸡蛋和小鸡。只有在相应的孵化条件下,鸡蛋才有可能孵出小鸡。因此 ,发现癌前病变不仅不是坏事,还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。因为癌前病变是可逆的,72886必赢欢迎光临可以在它演变成癌症之前及早地进行干预和阻断,最大程度规避患癌风险。

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。病理上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,胃黏膜萎缩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,即肠化生;炎症继续演变 ,细胞生长不典型,即为间变 ;至细胞增生 ,可致癌变 。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仅为上腹饱胀 、嗳气、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,通过胃镜检查及活检可以确诊,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,通常不会癌变。

    子宫颈慢性炎症。组织学上,子宫颈的柱状上皮很容易受到感染 ,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,子宫颈管增生而来的柱状上皮可发生非典型增生,其中一部分最终会发展为癌,不过这种发展转变过程比较缓慢。30岁以后 ,每年进行HPV(人乳头状瘤病毒)检查,通过及时治疗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。

    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。一般来说,组织学上属于腺瘤型息肉、宽基广蒂息肉 、直径超过2厘米的大型息肉或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 ,相对更易癌变 。通过肠镜检查及活检确诊后,可进行肠镜下切除,但需定期复查 ,警惕癌变。

    除上述疾病外,黏膜白斑 、交界痣、肝硬化、乳腺囊腺病、隐睾 、经久不愈的溃疡和疤痕等,都是常见的癌前病变 。因此,应养成定期检查身体的好习惯,“防癌于未然”。鸡蛋的未来不一定是小鸡,癌前病变的未来也不一定是癌。


    心跳快慢不能与心脏病划等号

    心跳频率是评判心脏状态的基本指标之一。正常情况下,成年人的静息心跳次数在每分钟60~100次属正常范围,超出100次或少于60次,都被认为是非正常状态 ,医学上分别诊断为“心动过速”和“心动过缓”。但心跳偏快或偏慢能预示患了心血管病吗  ?

    众所周知 ,除疾病能改变心跳频率外,还有很多情况可以造成心跳速度的变化。比如,人在运动时比安静时心跳要快些,女性比男性心跳得快些,儿童比成年人心跳快些,运动员因为经常锻炼,心跳有时可以达到每分钟50次左右,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。

    心率指标的所谓“非正常” ,有些也确实与疾病有关,但不可一概归类为与心脏疾病相关。以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,即“心动过速”为例,它并不是病名,而是一个症状。心动过速分生理性 、药物性 、病理性三种 ,除了心脏本身有病,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、心肌炎、心力衰竭等,其他原因如贫血、发热、急慢性感染 、休克 、甲状腺机能亢进,煤气中毒等 ,也会引起心动过速。正常人在运动、重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、兴奋、焦虑时,服烈酒 、浓茶、浓咖啡或吸烟过多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等,都可使心跳加速。

    “心动过缓”或者“心跳过慢”的病因也很多,分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。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者,心率及脉搏每分钟50~60次属正常现象,不用治疗 ,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或体力活动较多的人。而冠心病 、心肌病以及老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心跳变慢 ,有时每分钟只跳30次或40次;迷走神经功能兴奋,可对心脏起到抑制作用,令心跳减慢;服用某些药物,如β-受体阻滞剂、利血平、胍乙啶、吗啡 、洋地黄 、奎尼丁 、利多卡因、乙胺碘呋酮、异搏定、新斯的明、麻醉药等 ,则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。此外 ,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减退、阻塞性黄疸、颅内压增高、高血钾、碱中毒、抑郁症等,同样会影响到心跳速度 ,造成心动过缓。

    因此,简单地以心跳快慢来判断是否患有心血管病不可取。患心血管病可以影响到心跳快慢,但心跳快慢不能说明一定是得了心血管病  。同样 ,心率一直偏快的人也未必比其他人更易得心脏病。


    骨质疏松和增生可同时发生

    临床有些患者因腰背痛到医院就诊,经检查后被诊断为骨质增生症和骨质疏松症 。然而患者却被这个诊断闹得想不明白:“自己既然是骨质增生了,为何还会骨质疏松呢?”但其实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会同时发生的。

  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很常见的骨骼疾病。它是以骨量低,骨组织微结构被损坏  ,导致骨脆性增加,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。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.7%,男性为14.4%  ;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高,女性尤为突出 。除了会引起全身性酸痛不适外,其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。它是老年患者致残、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    骨质增生就是72886必赢欢迎光临常说的“骨刺”“骨赘”,是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之一 。它是人体衰老的一种正常退化现象。到了一定年龄,人类活动较多且负重较大的关节,如颈椎、腰椎 、膝关节等周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。这些增生一般不会引起症状 ,也不是引起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,所以72886必赢欢迎光临大可不必过于担心。如果增生的“骨刺”刺激到局部组织或神经,产生相应症状时,就称为“骨质增生症”,此时就需要根据病情做相应治疗。

    从机制上说,骨重建由成骨细胞、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等组成的骨骼基本多细胞单位实施。正常人的骨吸收和骨形成是一种动态平衡。如果因老年、绝经、药物和其他疾病等因素,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加,成骨细胞活性下降 ,骨吸收多于骨形成,就会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,骨质疏松悄然发生。

    骨质增生的主要形成机制有三方面 :一是骨与关节退变或慢性损伤,骨质疏松、骨萎缩使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变性,并刺激关节周围的骨膜 ,导致骨质增生,这也是关节的一种代偿机制;二是骨与关节受到急性损伤 ,周围出现血肿及渗出物,被吸收机化而形成骨赘;三是骨端韧带本身受到过多的牵张及压应力(抵抗物体有压缩趋势的应力) ,从而形成反应性增生导致骨质增生 。

    综上可知,骨质疏松是正常骨骼的骨密度与骨质量下降;骨质增生是正常骨骼以外新产生的骨赘 。此外,骨质疏松会导致微骨折 、骨萎缩,加速关节退变,促进骨质增生的形成。也就是说,所有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。因此,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可同时发生的 。


    (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 ,请与72886必赢欢迎光临联系删除 。)







  • XML地图